晚上11点的需求评审会,某公司CIO看着业务部门发来的第N版修改需求,突然意识到:这个号称“支撑百万用户”的系统,竟然连最基本的业务流程都跑不顺。

01.IT与业务脱节

“Gartner最新数据显示:85%的IT项目失败根源不是技术,而是业务与IT的‘双向误解’。问题出在哪儿?——90%企业忽视‘业务架构牵引’。”

数字化转型不是技术追着业务跑,而是用业务架构这根“牵引绳”,把IT系统变成战略落地的“催化剂”。没有它,你的数字化建设就容易跑偏、变形。

你的数字化建设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:

  • 业务刚提新需求,IT就说“系统不支持,得推倒重来”。
  • 花了千万级预算上线系统,用户却抱怨“比手工操作还麻烦”。
  • 每个部门都有数据看板,但跨部门协作更多的是“数据对齐拉通”。
  • IT部门进行业务调研,如同“鸡同鸭讲”。

这些表面是技术问题,本质都是IT与业务脱节的必然现象。就像人体骨骼畸形时,再强的肌肉也只能畸形成长。当企业规模超过1000人,没有业务架构牵引的IT系统就像在流沙上盖楼。

02.分析问题的本质

分析问题的本质,我们发现:

1.战略与执行的断层,业务架构与IT架构两张皮:很多企业把数字化转型做成“IT工程”:业务架构图上密密麻麻的转型举措,却无法落地。某零售巨头投入3亿打造的全渠道系统“”,最终沦为40个独立系统的拼凑品,分析根源就在于业务架构与IT架构的两张皮“”。

2.系统孤岛、流程断点、数据孤岛:“我们明明上了ERP、CRM、OA,为什么数据还是不通?”这是老板们最痛的灵魂拷问。当系统变成了一个个的“烟囱”,每个部门都在重复造轮子。某制造企业的PLM与MES的流程靠人工流转、系统数据打架,导致生产线停机频发,最后发现是没有定义清楚跨部门协作关系与协作流程。

3.传统组织的思维惯性:数字化转型不是技术升级,而是组织认知的革命。当业务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的科层制,业务部门对数字化需求无感,无法形成适配数字化转型的组织,再先进的IT系统都会被扭曲。

4.数据深藏不露,价值被埋没: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?别天真了!90%企业的数据更像未开发的页岩气——藏在深处却无法提取。比如,某车企的车联网数据每天产生2TB,但真正用于业务决策的不足1%,因为业务架构没有设计从数据采集到价值变现的完整链路。

03.解决方案:“三阶”架构牵引

第一阶:业务架构重构

用TOGAF的ADM方法论,把战略解码为可执行的架构蓝图。就像建造城市先做规划,数字化转型要先画“业务数字孪生体”。某家电巨头通过业务架构重构,将订单交付周期从15天压缩到3天。

第二阶:数据资产化

建立企业级数据中台不是目的,关键是设计数据资产的“产权证”。通过业务架构定义数据标准、血缘关系、质量门禁,让数据流转起来。某零售商通过数据资产化,将客户复购率提升40%。

第三阶:组织架构适配

打破部门墙,建立“数字化特区”。某银行设立融合业务、技术、数据的“三体战队”,用架构治理委员会替代传统IT部,项目交付效率提升3倍。

我们看一个案例:

华为在2007年启动的IPD(集成产品开发)变革,本质就是业务架构牵引IT架构的经典案例。通过重新设计研发业务流程,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,再配套IT系统固化流程,最终实现:

产品上市周期缩短50%;研发成本降低30%;客户需求响应速度提升3倍

这个案例揭示的真理是:架构不是冷冰冰的模型,而是战略落地的“纽带”。

04.未来视角,架构的使命
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十年后的企业:每个决策都由AI模拟推演,每项业务、产品、服务都自带数字孪生,每个员工都是架构的共建者。

这不是科幻片,而是架构牵引数字化转型的必然结果。现在,企业老板是时候扫描一张全景的企业骨骼的“X光片”了,绘制出你的企业“业务架构”蓝图,你的数字化转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。

当别人还在问“要不要数字化”时,走在前面的企业已经在思考“如何用业务架构设计百年企业”。

在当下,建议企业老板从架构视角发起灵魂三问:

我们到底在管理一个怎样的企业?

如何管理好这个企业?

在数字时代,这个企业应该怎么运作?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