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老板常说:“我们销售靠个人能力,没法标准化。”
但在我陪跑的一些企业里,这恰恰是最大的痛点:销售靠个人口才能成交,却没法复制;新人一上手就“乱了阵脚”,客户体验大打折扣。
如果数字化转型不是解决这些小问题,又能解决什么呢?
一个典型场景
在一家制造业客户那边,我看到这样的情况:
一个新人销售第一次带客户做产品讲解。
他准备很努力,但现场一开口,逻辑全乱了——
先讲后端,再讲前端,客户听不懂,老销售在旁边直摇头。
客户散场后,这个新人小声说:“要是有个顺序图,我就不至于乱成这样。”
我提出的建议
我事后跟老板说:
“这不是新人不努力,而是你们没给他们一把抓手。你们老销售会讲,是因为几十次失败换来的经验,但这些经验全都锁在脑子里。新人当然学不会。”
但很多老销售心里会犯嘀咕:“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。”
他们担心一旦经验被整理出来,自己就失去了“独门秘籍”。
但老板的角度完全不同:
老板当然希望人人都厉害,但又希望公司少了谁都能转。
靠几个“个人英雄”养着公司,不仅风险大,而且不可持续。
于是我这样提醒老板:数字化不是削弱老销售,而是把他们的经验放大,让公司真正形成团队竞争力。
小动作,大不同
这家公司最终决定整理流程。
他们画了一张“产品讲解流程图”,包括:
- 哪些内容必须先讲,哪些可以后讲?
- 客户最常问的10个问题,标准答案是什么?
- 哪些坑老销售踩过,新人一定要避开?
结果很快就见效:
- 新人培训更高效:拿着流程图练习,第一次就能把逻辑跑顺。
- 老销售讲解更有节奏:客户听得懂,体验感更好。
- 现场出错率降低:即使紧张,也能按部就班来。
进一步观察与价值
我对老板说:
“这一步不是培训小动作,而是你们销售数字化转型的起点。”
因为本质上,企业的销售力一直“藏在老销售的嘴里”。
一旦有人离开,能力就断档。
而当经验沉淀成流程,就实现了三件事:
- 传承:新人能快速接手;
- 标准化:客户体验稳定,口径一致;
- 可改进:流程一旦可视化,就能不断优化。
常见阻力:复杂、特殊、怕被替代
在不同企业里,我常听到几种声音:
- “我们业务太复杂,画不成流程。”
其实,越复杂越需要拆解。先从最常见的 20% 场景入手,就能覆盖 80% 的问题。
- “我们的客户都很特殊,没法统一。”
客户确实各有差异,但大框架是共通的。流程不是为了替代灵活性,而是保证下限,让每个人起点一致。
- “经验一旦整理,新人都会了,我们老销售还有什么价值?”
这是典型的个人担心。但换个角度:老销售的价值从“独门秘笈”转为“传承导师”,地位不降反升。数字化不是抹平差距,而是放大能力,让经验真正成为团队的护城河。
如果你是老板,可以这样做
哪怕不用任何软件,也可以马上落地:
- 请一位老销售完整讲一次产品,录音下来;
- 把逻辑顺序、关键节点写出来,画成一张流程图;
- 让新人拿着这张图演练一遍,问题立马暴露。
这就是数字化的起点:把个人经验转成可复用的资产。
别小看这个练习。一旦有了第一版流程,你就开启了销售的“数字化资产化”。
之后可以用更多工具去封装、去复用,但第一步就是:经验要有载体。
比如这家企业,我就指导他们做了一个小工具,支持销售人员通过几个问答题与客户交流,就即时生成客户方案,并且还能提前评估后期的项目需求,相当于在客户遇到需求之前就已经完成种草与交流,而这,恰恰是新人最缺乏的经验值之一。
启发
数字化转型不是换大系统、烧钱上AI,而是从这种小地方开始:
- 财务报销 → 流程标准化;
- 客户管理 → 信息透明化;
- 销售讲解 → 经验可视化。
一个小支点,就能撬动一个大改变。